科普宣教

呼吸四科

当前位置: 首页 > 呼吸四科 > 正文

呼吸衰竭健康宣教

发布日期:2025-04-08 点击量: 作者: 来源:


一、什么是呼吸衰竭?

呼吸衰竭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肺通气和或换气功能严重障碍,以致在静息状态

下亦不能维持足够的气体交换,导致低氧血症伴(或不伴)高碳酸血症,进而引起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和相应临床表现的综合征。慢性呼吸竭:指一些慢性疾病,如COPD(最常见)造成呼吸功能的损害逐渐加重,经过较长时间发展为呼吸衰竭。

                

二、常见的病因和诱因?

1.气道阻塞性病变: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2.肺组织病变:如严重肺炎、肺气肿

3.肺血管疾病:如肺栓塞

4.心脏疾病如:各种缺血性心脏疾病

5.胸廓与胸膜病变:如连枷胸、气胸

6.神经肌肉疾病:脑血管疾病、颅脑外伤

                                 

三、分类及临床表现?

(一)分类

1.按动脉血气分析分类:

(1)I型呼:在海平面、静息状态、呼吸空气条件下,SPO2<60mmHg,CO2分

压略低或正常,并排除心内解剖分流和原发于心排出量降低等致低氧因素。

(2)II型呼衰:在海平面、静息状态、呼吸空气条件下,SPO2<60mmHg,Co2

分压>50mmHg,并排除心内解剖分流和原发于心排出量降低等致低氧因素。

                             

  2.按发病急缓分类

(1)急性呼吸衰竭

(2)慢性呼吸衰竭

(二)主要表现

1.呼吸困难临床上最早出现的症状,三凹征(胸骨 上窝,锁骨上窝,肋间隙在吸气时明显下陷)。慢性呼者呼吸困难的表现有呼吸费力伴呼气延长,呼吸浅快,并发C02麻醉时出现浅慢呼吸或潮式呼吸

                                    

2.发绀:缺氧的典型表现。 发绀的程度与Sa02、还原型血红蛋白含量等相关。当Sa02低于90%时,出现口唇、指甲和舌发绀;红细胞增多者发绀明显,而贫血病人则不明显

2.精神-神经症状:急性呼衰可出现精神错乱、狂躁、昏迷、抽搐等症状。慢性呼衰伴C02潴留时,随着PaC02升高可表现为先兴奋后抑制现象。兴奋症状包括失眠、烦躁、昼夜颠倒甚至谵安。C02潴留加重时发生肺性脑病,其表现为神志淡漠、肌肉震颤、间歇柚搐、嗜睡甚至昏迷等

3.循环系统症状多数病人出现心动过速,严重缺氧和酸中毒时,可引起周围循环衰竭、血压下降、心肌损害、心律失常甚至心脏骤停。C02潴留者出现体表静脉充盈、皮肤潮红、暖多汗、血压升高

4.消化和泌尿系统症状:消化道出血、尿量减少等。

                           

四、常见并发症及处理?

1肺源性心脏病:如出 现心悸、气短、食欲不振、尿少、下肢浮肿等,提示有可能出现了肺源性心脏病。要及时吸氧,并通知医护人员,遵医嘱进行治疗

2.肺性脑病:是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患者出现的神经系统症状,早期表现为兴奋,晚期表现嗜睡或者呼之不应如发生立即通知医务人员

3.消化道出血:如出现呕血、黑便等要及时通知医护人员

4.肝功能障碍:如出现黄疸•即出现身体皮肤明显发黄等,要及时通知医护人员

5.肾功能障碍:如出现尿少、血尿等,要及时通知医护人员。

五、需要做哪些辅助检查?

1.动脉血气分析检查

2.影像学检查:CT、X线

3.肺功能检查

4.纤维支气管镜检查

六、如何治疗?

在保持呼吸道通畅的基础上,迅速纠正缺氧、二氧化碳潴留、酸碱平衡和代谢紊乱;积极治疗原发病和消除诱因;防治多器官功能受损和治疗并发症。

1.保持呼吸道通畅(最基本最重要)

①体位:昏迷患者仰卧位,头后仰,托起下颌将口打开

②清理呼吸道分泌物及异物

③建立人工通道:气管内导管是重建呼吸通道最可靠的方法

④解除支气管痉挛:急性呼衰患者需静脉给药

                              

  

2.氧疗:改善低氧血症的重要手段

①Ⅰ呼衰应给予高浓度(>35%)吸氧

②Ⅱ呼衰可给予低浓度(<35%)持续吸氧

③伴有高碳酸血症的急性呼衰也需要低浓度给氧

                              

3.增加通气量,减少二氧化碳潴留

①呼吸兴奋剂:呼吸兴奋剂必须在保证气道通畅的前提下使用

②机械通气:是纠正体内二氧化碳潴留和呼衰的最有效的方法

4.纠正酸碱平衡失调

5.病因治疗及消除诱因

七、日常生活中的注意事项?

1能进食的患者提供高热量、高蛋白(如鱼虾等)高维生素(水果、蔬菜等)、低碳

水化合物的易消化食物,少量多餐,切忌过饱

2.急性期绝对卧床休息,取舒适的卧位如坐位或半卧位,以减少机体耗氧量

3.稳定期可适当活动,以不疲劳、不加重症状为宜可以采取有利于气体交换又能

节省能量的舒适姿势如站立时,背倚墙;坐位时,凳子要合适

4.劳逸结合,生活规律,戒烟酒

5.学会呼吸肌功能锻炼,并进行有效深呼吸及有效咳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