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是肺结核?
肺结核是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肺部慢性传染性疾病,结核分枝菌可侵及全身几乎所有的脏器,但以肺部最常见。

二、病因及诱因?
青春期女性、营养不良、艾滋病患者、老年人、抵抗力弱的群体及免疫功能受损者抵抗力差时,易引起结核分枝杆菌感染。

三、会有哪些表现?
1.全身表现:发热,多为长期午后低热,乏力、食欲降低、盗汗、体重减轻。
2.呼吸系统:咳嗽咳痰,多为白色粘液痰。咳血、胸痛、呼吸困难。

四、传播途径有哪些?
1.空气传播:肺结核患者咳嗽、打喷嚏或大声说话时,会将含有结核分枝杆菌的飞沫排出体外,健康人吸入后可能被感染。传染源主要是痰中带菌的结核病人,尤其是未经治疗者。

2.食物传播:饮用未经消毒的牛奶或食用被结核分枝杆菌污染的食物也可能感染肺结核,但这种情况比较少见。
五、如何诊断肺结核?
1.痰检:确诊肺结核的最特异方法。
2.影像学检查:胸部X线检查用于早期发现肺结核。
3.结核菌素试验:用于结核感染的流行病学指标。
4.纤支镜检查:对支气管结核的诊断有重要价值。

六、如何治疗?
1. 抗结核药物治疗:是肺结核治疗的主要方法。遵循早期联合适量规律全程的原则。常用的抗结核药物有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乙胺丁醇等。治疗过程通常需要 6 个月以上,患者必须严格按照医生的要求按时服药,不得擅自停药。治疗过程中要注意药物的副作用,如异烟肼导致周围神经炎,利福平导致肝功能损害,需要定期检查血常规,肝肾功能。
2.手术治疗:对于药物治疗无效或病情严重的患者,可能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七、常见并发症及处理?
1.自发性气胸:急性期应绝对卧床休息,避免用力、屏气、剧烈咳嗽、大笑等增加胸腔内压的活动,保证充分的休息,不进行剧烈运动,保持心情愉快,避免情绪波动。
2.支气管扩张:与感染密切相关,积极防治肺结核等呼吸道感染,避免受凉,预防感冒。
八、应该怎样预防?
1.戴口罩和勤通风。
与肺结核患者接触时最好佩戴N95口罩。勤通风可以稀释室内结核菌的含量,减少被感染的风险。建议每天开窗通风2~3次,每次通风时间不少于30分钟。

2.掌握结核病防治知识。
结核菌有“3怕”,即怕光、怕热、怕酒精。
怕光就是怕紫外线,阳光直射2小时以上就可以杀死结核菌。
怕热就是怕高温,95摄氏度的热水煮10分钟可以杀死结核菌。
怕酒精是指在酒精中浸泡20分钟就可以杀死结核菌。
在日常生活中,结核病患者使用过的衣物、被褥可以经常晾晒,餐具可以煮沸消毒,接触过的物体表面用75%的酒精擦拭。

3.结核菌感染者积极进行预防性治疗。
预防性治疗是指针对易发病的结核菌感染者使用抗结核药物,以预防结核病的发生。尤其是近期接触感染结核菌的人群、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的患者和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此类患者感染结核菌后容易发展为结核病,应积极接受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