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宣教

呼吸四科

当前位置: 首页 > 呼吸四科 > 正文

肺间质纤维化健康宣教

发布日期:2025-04-08 点击量: 作者: 来源:


一、什么是肺间质纤维化?

           

肺间质纤维化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肿间质的炎症性疾,病变主要累及肺间质,也可及肺泡上皮细胞及肺血管。

二、常见病因及诱因?

                                                            

1.可能与接触粉、金、病毒感染、吸烟、自身免疫等因有关。

2.特发间质性肺炎:如特发性肺纤维化肺泡

3.肉芽肿性ILD:如结节病、肺泡Wegener

4.其他罕见ILD:如肺泡蛋白沉积症

三、会有哪些表现?

                                 

1.呼吸困难:这是最常见的症状,随着疾病进展,呼吸困难会逐渐加重,甚至在静息状态下也会感到呼吸困难。

2.干咳:由于肺部功能下降影响,患者长期感觉疲倦、乏力,且伴有持续性的干咳。  

3.胸闷:肺部发生纤维化病变后,会导致肺部、心脏等部位血管组织内压升高,继而诱发胸部疼痛、沉闷、心慌等不适感。

4.食欲不振:由于肺纤维化,消化系统组织血氧供给不足,会影响胃肠营养物质的转化吸收效率,久而久之会引起食欲下降、营养不良、体重减轻等现象。晚期可出现右心竭体征。

四、常见并发症及处理?

1.呼吸衰竭:应注意保特呼吸道通畅,迅纠正缺氧,善通气。

2.肺源性心脏病

五、如何正确吸氧?需要配合家庭无创呼吸机吗?

                                                       

1.氧疗对于肺纤维化患者是很有必要的,不仅可以有效纠正低氧血症,改善呼吸困难,还能不同程度缓解呼吸肌的疲劳,提高活动耐力,维持患者的各种日常活动,缓解患者的焦虑情绪,改善预后。

2.一般来说如果血氧饱和度低于 90%,不管是静息还是活动的时候,就可以考虑吸氧,吸氧后时刻注血氧饱和度是否上升到健康范围,如果是需要到室外活动,也建议可以使用便携式制氧机动态吸氧。考虑到夜间睡眠时通气不足、呼吸肌力降低、以及睡眠呼吸暂停等问题,夜间的吸氧有需求还是可以夜间吸氧。

3.至于家庭无创呼吸机,我们肺纤维化患者主要的问题还是缺氧,并不像慢阻肺病患者存在二氧化碳潴留的问题,也就不需要使用家庭无创呼吸机,能做到规律氧疗,决缺氧问题即可。

六、如何治疗?

本病缺乏有效的治愈性药物,建议给予包括抗肺纤维化药物在内的个体化、综合治疗。

1.非药物治疗

(1)戒烟

(2)氧疗:静息状态低氧血症(动脉氧分压<55mmHg或指氧饱和度<88%)的IPF患者应该接受长程氧疗,治疗目标指氧饱和度>90%。

(3)呼吸支持:无创呼吸机辅助呼吸可能改善终末IPF患者的低氧、呼吸困难,延长寿命。不常规推荐有创性机械通气支持用于终末期IPF患者的治疗。对于合并可能逆转的疾病所导致的呼吸衰竭,如新近合并的肺栓塞、急性缺血性心肌病(不稳定心绞痛、急性心肌梗塞等)等,建议可以予以短期、积极的机械通气支持。机械通气支持还用于IPF患者等待肺移植过程中的呼吸支持。

(4)肺康复锻炼:建议在专家指导下进行个体化肺康复锻炼,包括呼吸生理治疗、肌肉训练(全身肌肉以及呼吸肌锻炼)、营养支持、精神心理支持和教育。

(5)肺移植:是终末期IPF患者的唯一有效的治疗措施。推荐符合肺移植适应证的IPF患者纳入移植等待名单,进行移植前评估;尤其是合并肺动脉高压的IPF患者,建议尽早安排。

                                                                                                                     

2.药物治疗

(1)抗纤维化药物:目前国内已上市的抗肺纤维化药物包括吡非尼酮和尼达尼布,能延缓IPF的疾病进展,但不能逆转纤维化进程。

                                                                     

七、需要做哪些辅助检查?

                                                           

1.影像学检查:部X线、CT

2.肺功能检查

3.实验室检查:全血细胞学、尿液、生化、肝肾功、抗结核测定

4.支气管镜检查

5.外科肺穿刺活检

八、日常生活的注意事项?

1代期:依个人耐受能力,最力而行,循序渐进的活动。坚持呼吸功能训练(如深呼吸训、有效咳嗽训练、扩胸运动等),提活动力,促进肺功能的恢复。

2.代偿期:绝对卧床休息,取舒体位,减少机体枆氧量,促进心功能恢复。

3.饮食:少食多者,进食高纤维、清淡、易消化饮食,避免食用刺激性、 含糖高的食物。保持口腔洁,促食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