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宣教

中医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科 > 正文

艾灸的健康宣教

发布日期:2025-03-17 点击量: 作者: 来源:


一、家有三年艾,郎中不用来

   中国很久以前就有端午插艾习俗,以此去疫除瘟。很多地区都流行着一句话“家有三年艾,郎中不用来”。与针刺的起源相似,艾灸也是源于生活的实践。最初是古人在某次使用火的过程,身体疼痛部位不小心被火烫过疼痛因此缓解。后来逐渐有意识的用火来烤身体疼痛的部位,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人类历史上最初形态的灸疗。    


   在传统灸疗的基础上,出现了一批新灸法,如燎灸,火柴灸,硫磺灸、药香灸等并结合现代科技创制新的灸疗,如光灸,电热灸等,发明了电热仪,电

灸仪等灸疗仪器,可定时定量,定性无烟,温度可调,操作方便。                            

二、艾灸的功效

  1温经通络       2升阳举陷

  3扶阳固脱       4防病保健

三、艾灸材质

  艾以陈旧者佳,《本草纲目》记载:“凡用艾叶需用陈久者。治令细软,谓之熟艾,若生艾灸火则易伤人肌脉。

四、灸感及禁忌

  艾灸的时候出现各种感觉,称为灸感,灸感的表现形式有很多:热、风、寒、凉、重、酸、麻、痛。艾能通12经,它在通的过程中可能出现各种感觉,每个人的灸感不尽相同,有的人可能不会出现灸感,但并不影响疗效。

   禁忌:1、烦湿热症阴虚发热者及外感温病者

         2、孕妇的腹部,腰骶部不宜施灸

         3、对于过饱、过劳、过饥、醉酒、大恐、大怒者,慎用

五、注意事项

  1.实施艾灸前要全面了解受术者整体情况:明确诊断做到有针对性,备好施术时所需要的用品,指导受术者采取合适的体位,加强与受术之间的交流。

  2.艾灸过程中,施术者要全神贯注:必要时调整艾灸的角度和距离,注意安全,防止艾绒脱落,烧损皮肤。

   3.艾灸完毕,全身毛孔打开,易受寒凉。艾灸完4到6小时内避免吹冷风及冷水洗澡。

                           


六、什么是晕灸?

  若患者在施救过程中出现眼花、恶心、面色苍白、脉细肢冷、血压下降等状态,就称为晕灸。

七、晕灸的原因

   晕灸多因初次施灸空腹、疲劳、恐惧、体弱姿势不当、灸量过大等原因引起。 如出现此种情况,应立刻停止艾灸,让患者平卧片刻并予以温开水。一般半小时之内,可以自行缓解。


                           

八、异常情况的处理

   施灸后局部皮肤出现微红灼热属正常情况无需处理。如因施救过量时间过长,局部出现水泡,只要注意不擦破,可任其自然吸收。如水泡较大,可用消毒针头刺破水泡,放出水液或用注射器抽取水液,保持局部清洁,防止污染,待其自然愈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