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血栓栓塞症健康宣教
什么是静脉血栓栓塞症?
您知道吗?在全球范围内,每发生四例死亡,就会有一例与血栓相关。
简单来说,血栓就像交通事故,出现交通事故,后面的车就停滞不前,不妥善处理,整个交通就会瘫痪。如果血栓堵塞在动脉,可能会引起脑卒中、冠心病或心肌梗死;如果发生在静脉,会引起深静脉血栓或肺栓塞,两者合称为静脉血栓栓塞症(VTE),它是全球继缺血性心脏病和卒中之后的第三大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也是院内非预期死亡的主要原因。

静脉血栓栓塞症是指血液在深静脉内不正常凝结,使血管部分或完全堵塞,若发生在下肢,表现为肢体肿胀、疼痛、浅静脉曲张等,下肢血栓一旦脱落,就会沿着血液循环进入肺动脉,生成肺栓塞,表现为胸痛、呼吸困难、咯血、晕厥甚至猝死。血栓可发生在任何年龄、任何时间。99%的静脉血栓没有任何征兆,因此被称为“最沉默的杀手”,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

静脉血栓形成的因素有哪些?
●血管内壁损伤。
●血液高凝状态。
●静脉血流缓慢。

静脉血栓栓塞症好发于哪些人群?
●长期卧床、久坐久站人群。
●有血栓家族史人群。
●孕产妇、肥胖及老年人群。
●生活方式不健康,包括嗜好烟酒、不健康饮食和缺乏锻炼人群。
●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肿瘤大手术后等。
如何预防?
静脉血栓栓塞症是可防可控的,预防重于治疗是其防控的根本策略。
该如何预防呢?包括基本预防、物理预防、药物预防三大类。
一、基本预防:
1.避免久站久坐。
2.改善生活方式,如戒烟戒酒、控制血糖血脂等。
3.每日饮水量大于1500毫升,避免血液浓缩。
4.长期卧床患者,抬高下肢,高于心脏水平20至30厘米,促进静脉回流。
5.鼓励患者勤翻身,早期进行功能锻炼,遵医嘱早期下床活动,做深呼吸、有效咳嗽等。
6.多吃含膳食纤维的新鲜蔬菜和水果,保持大便通畅。
7.要远离静脉血栓,运动是最有效的防控措施。踝泵运动能促进下肢静脉回流,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关于踝泵运动:
踝泵运动分为趾屈背伸运动和踝关节环绕运动。
体位选择:对于术后或者长期卧床者,采取舒适安全的平卧位或者半卧位即可;久坐的上班族或者长途旅行者,坐位也可进行。
趾屈背伸运动:下肢放松伸展分开,缓缓最大限度的先向上勾起脚尖,让脚尖朝向自己保持5~10秒钟左右,然后脚尖向下再做背伸运动,保持5~10秒钟左右;稍微放松后可再次进行。
踝关节环绕运动:下肢伸展,以踝关节为中心,脚趾做360°旋转环绕,尽力保持动作幅度最大,分逆时针和顺时针两个方向交替进行。

每日三到四次,每次20~30组,可根据患者的耐受能力调整频次,刚开始练习时用较小的力量,逐渐适应后增加强度,练习中如感觉疼痛明显,可以减少训练时间和次数或先暂停运动。
二、物理预防:
包括梯度压力弹力袜、间歇充气加压装置、足底静脉泵,利用器械加压的原理,促进下肢的静脉回流,以减少静脉血栓的发生。

三、药物预防:
药物预防在深静脉血栓预防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常用有注射抗凝药物:低分子肝素和新型口服抗凝药物利伐沙班等。遵医嘱用药,并注意观察出血迹象。
高危患者应该怎么做?
1.饮食习惯:每日饮水量>2000ml,低脂、低糖、高维生素,增加运动量,降低血脂、血糖、血压和血液粘稠度。
2.生活习惯:戒烟戒酒,禁饮浓茶、咖啡,保持大便通畅,避免久站、久坐。
3.功能锻炼:肢体做主动活动,如:握拳屈肘和扩胸等活动。不能活动的肢体进行被动的功能锻炼,如:下肢踝泵运动、小腿肌群环形按摩、股四头肌等长收缩运动等,以促进血液回流。
已发生血栓的患者怎样做?
1.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的1~2周保证绝对卧床休息(保持患肢高于心脏水平20~30cm,避免在腘窝下单独垫软枕),严格制动,严禁局部按摩,警惕栓子脱落导致肺栓塞的危险。
2.严禁冷热敷,因为热敷促进组织代谢,增加氧耗量;冷敷引起血管收缩,两者均不利于疼痛缓解及侧支循环建立。
3.抗凝治疗期间观察有无出血倾向,遵医嘱正确规律服药,刷牙时动作轻柔,避免抠鼻,防跌倒等。
4.全身症状与局部压痛缓解后,可遵医嘱进行轻便活动,下床活动时应穿弹力袜或使用弹力绷带。
5.若再次出现下肢肿胀、疼痛或加重等现象,请尽快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