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热的护理:
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打开窗户保持空气流通;嘱患儿卧床休息,限制活动量;给患儿穿宽松的衣服;患儿T38.6℃给予物理降温,在头部及大血管经过的浅表部位置冰袋,1小时更换一次。并观察记录降温效果;遵医嘱给予退热药物,患儿出汗后要及时更换衣服,注意保暖;鼓励患儿多饮水或选择喜欢喝的饮料;给予清淡易消化高热量、高蛋白流食或半流食如牛奶、鸡蛋汤、菜汤等;每4个小时测量体温、脉搏、和呼吸,体温突然升高或骤降时,要随时测量并记录;指导患儿家属识别体温异常的早期表现,注意有无头痛、脉率加快、烦躁不安,报告以上症状,以免惊厥抽搐发生。
惊厥的护理:给患儿加设床档。允许陪人陪护,并加强看管,防止坠床;遵医嘱给予抗惊厥药物,增加巡视病房次数每30分钟一次,必要时设特护;惊厥发作时,立即掐人中、针刺百会、合谷、内关等穴位;准备好镇静剂,必要遵医嘱使用;必要时垫牙垫或用纱布包裹的压舌板垫于上下齿之间,防止舌及口唇咬伤。
牙关紧闭时,不必强力耗开,以免损伤牙齿;严密观察患儿用药后肌张力是否下降,呼吸及意识的变化;观察有无呕吐、皮疹,口腔的特殊气味,神志情况,尤其要注意惊厥缓解后神志恢复情况;室内保持安静,光线不可过强,夏季应凉爽;按医嘱持续给予氧气吸入0.5升/分。
护士加强巡视病房次数,每30分钟一次,特别注意观察患儿呼吸情况,包括呼吸的节律、频率的变化。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松解患儿衣服,患儿取侧卧位,床旁备吸引器及吸痰用物;清除患儿口、鼻、咽部分泌物,以保持呼吸道通畅。患儿呕吐时及时清除呕吐物,详细记录呕吐次数、性质、量;持续低流量吸氧;必要时备开口器及气管插管,抢救物品;遵医嘱给予口腔护理每天两次
脑炎的护理密切观察生病征变化,遵医嘱给予上心电监护。建立患儿病情巡视表,每小时监测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的变化,并做好记录。严密观察意识及精神状态的变化,由于患儿不能完全明确表达自己的感觉,通过交谈、疼痛的刺激来判断患儿的意识程度和精神状态。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仔细观察患儿瞳孔的变化,如瞳孔不等大或缩小或忽大忽小,且伴有呼吸慢、脉搏慢、血压高,则提示有可能发生脑疝。及时报告医生。特别注意观察患儿呕吐的性质,如呈喷射性呕吐,提示颅内压增高。应将患儿头部抬高15~30度,有利于颅内血液回流。必要时按医嘱使用甘露醇。持续低流量吸氧。
鼓励患儿进食,保持口腔清洁,加强口腔护理,每次进食前后嘱患儿用温水或生理盐水漱口;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营养丰富,无刺激性,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如牛奶、鸡蛋汤、菜汤等;保持营养均衡,食物温凉清淡,禁食冰冷、辛辣、咸等刺激性食物;患儿因口腔疼痛吞咽困难,唾液经常流出,可给患儿流质饮食,鼓励患儿选择喜欢喝的饮料,并使用吸管吸入,减少对口腔疱疹的刺激、减少疼痛;因口腔疼痛而哭闹时,可用玩具、听音乐等分散患儿的注意力;必要时按医嘱给予西瓜霜、思密达等涂于口腔皮疹处;按医嘱给予静脉补充营养和水分。
帮患儿剪指甲。注意勿让患儿搔抓皮肤;遵医嘱给予炉甘石涂疱疹部位;床单位保持清洁、干燥、平整、无皱折、无渣屑。对尿床的患儿.及时更换潮湿床单、衣服;随时清理大小便,保持臀部清洁干燥;让患儿穿宽松、柔软的棉质衣服,并勤更换;翻身时避免拖、拉等动作,防止皮肤擦伤;如皮疹破裂时,遵医嘱给予龙胆紫或抗菌软膏涂局部。
告诉家属疾病的相关知识,做好住院期间的健康宣教和出院指导。护理患儿时应做到下几点:要注意不让生病的孩子接触其他儿童;孩子的唾液、痰液等分泌物要用卫生纸包好丢到垃圾桶;看护人接触孩子前、替换尿布后或处理孩子粪便后都要洗手;生病孩子的衣服、玩具、餐具、枕头被褥等要保持卫生,孩子的日常用具要消毒。宝宝用过的物品要彻底消毒:可用含氯的消毒液浸泡,不宜浸泡的物品可放在日光下曝晒。要勤开窗通风。患儿在治愈出院三周内仍为带菌者,仍可以传播病毒,应在家隔离三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