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为什么要叩背?
成年人的气管、支气管里纤毛系统有很好的清除功能,可以将异物和过多的分泌物以痰的形式运送到主支气管里,并刺激人体产生咳嗽反射,将痰咳出,而婴幼儿这种能力很差,这时就需要大人帮助他叩背,通过借助外力振动促使附着在气管、支气管、肺内的分泌物松动以利于其排出,从而保持气道通畅、减少肺部感染。

二、叩背时间
1、夜间由于体位的关系,呼吸道内会沉积大量的痰液,所以叩背排痰的最佳时间是清晨起床后。
2、叩背平时应选择在餐前30分钟或餐后2小时,以防由于震荡过度造成呕吐、吐奶等影响孩子营养的吸收或者因呛咳导致吸入性肺炎的发生。
3、叩背最好在雾化后进行,对其排痰效果更佳。
三、叩背体位
根据病情选择患儿坐位或卧位或直立,忌取俯卧位。叩背时,应一手托患儿胸部,头朝下趴在床上(腹部垫软枕)呈头低足高位或抱起后置于操作者的双膝之间,根据体位引流原理,痰液栓子脱落后,比较容易进入大气道后顺利咳出。

四、叩背手法
五指并拢,手背隆起手指关节微屈,呈空杯状,指腹与大小鱼际着落,利用腕关节用力,叩击时发出空而深的声响,则表明手法正确。
成人的一掌即可覆盖婴幼儿的胸背部,叩背位置以患儿腰部以上的胸背部为主;大年龄儿童则应该自肺底由下至上,由外向内。避开脊柱与肾区。

五、注意事项
1、在叩背排痰的过程中注意叩击力度,边叩边观察患儿的面色、呼吸、鼻、口腔的分泌物。
2、叩击时应该用单层薄布或薄衣服覆盖叩击部位,以防止直接叩击引起皮肤发红,但覆盖物不宜过厚,以免降低叩击效果。避开有创伤、钮扣、拉链处的皮肤,禁止叩击脊柱、胸骨、肾区、肝区、脾区以及皮肤有切口处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