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护专栏

健康科普

当前位置: 首页 > 医护专栏 > 健康科普 > 正文

细菌性痢疾

发布日期:2023-06-07 点击量: 作者: 来源:济宁市公共卫生医疗中心

细菌性痢疾简称菌痢,是由痢疾杆菌引起的肠道传染病。临床表现主要为发热、腹痛、腹泻、粘液脓血便和里急后重,严重者可由感染性休克和/或中毒性脑病。

护理措施:

1、病情观察:

①监测生命体征②神志状态、面色③抽搐先兆、发作次数、抽搐部位及间隔时间;④瞳孔大小、形状、两侧是否对称、对光反应;⑤准确记录出入量。

2、对症护理:

⑴⑵⑶

①体位:休克病人应采取头部与下肢均抬高30℃的体位。因抬高头部有利于膈肌活动,增加肺活量,使呼吸运动更按近于生理状态。抬高下肢有利于增加从静脉回心的血量,从而相应增加循环血量。也可采取平卧位与上述体位相交替的方式。

②氧气吸入:一般采用鼻导管给氧,氧流量约2~4L/min,必要时4~6L/min。

③立即开放静脉,按医嘱给以输入扩容液体及碱性液,以尽快补充血容量,纠正酸中毒。注意按输液原则安排好输液次序,根据病情调整滴数,密切观察循环衰竭的改善情况,有如下表现说明血容量以补充:A.病人神志清楚、口唇红润、肢端温暖、紫绀消失,提示组织灌注良好。B.收缩压稳定在12KPa(30mmHg)、脉搏<100次/分、充盈有利。C尿量>30ml/h,表示肾脏血液灌注良好。在快速扩容阶段,还应注意观察脉率、呼吸次数、肺底罗音等,以便早期发现急性肺水肿。

④应用血管活性药的护理:在扩充血容量即纠正酸中毒的基础上应用血管活性药。循环衰竭早期应用扩张血管药,如升压效果不满意则改用收缩血管药。应用时注意药物浓度、滴速及不良反应,如扩张血管药可引起口干、心动过速、尿潴留、视物模糊等,特别应注意区分阿托品化和阿托品中毒。

⑤循环衰竭病人末梢循环不良,应注意保暖,尽量减少暴露部位,必要时可用热水袋,但要防止烫伤。

⑷呼吸衰竭:见“流行性乙型脑炎”的护理。

3、病原治疗的护理:

中毒型菌痢的抗菌治疗常需静脉滴注喹诺酮类药物,护士应注意给药剂量、用法、间隔时间及观察不良反应,如环丙沙星可引起头痛、腹痛、腹泻、呕吐、皮疹等,应注意观察。

健康教育:

1、广泛宣传细菌性痢疾病原及传播方式,使群众了解切断传播途径为预防细菌性痢疾的主要措施。

2、进行机型细菌性痢疾有关的知识教育,讲解患病时对休息、饮食、饮水的要求;交给病人做肛门周围皮肤护理的方法;留取费便标本的方法;还应告知病人遵医嘱及时、按时、按量、按疗程坚持服药,一定要在急性期彻底治愈,以防转变成慢性痢疾,影响今后的生活及工作。

3、病人出院后仍应避免过度劳累、受凉、暴饮暴食,以防菌痢再次发作。

4、向慢性痢疾病人介绍急性发作的诱因,如进生冷食物、暴饮暴食、过度紧张劳累、受凉、情绪波动等均可诱发慢性菌痢急性发作,帮助病人寻找诱因,注意加以避免,并嘱病人加强体育锻炼,尽量保持生活规律,增强体质。复发时应及时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