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济宁市公共卫生医疗中心成功地为一名超重低龄百日咳患儿置入PICC导管。

据悉,该患儿年龄4个月,体重16斤多,系一名百日咳患者。对于医院救治团队来说,年龄不到一岁的患儿经常见到,但是4个月体重就有16斤的患儿还真不多见。患儿皮下脂肪较厚、因前期治疗血管多处受损,手背静脉、足背静脉、肘部的贵要静脉、头静脉很难找到。
面对这种情况,护士们进行了一遍遍仔细的“搜索”,终于在头皮上找到了一条细细的静脉,置留置针。遵医嘱给患儿输注乳酸红霉素,由于乳酸红霉素对血管的刺激性较强,第二天早上留置针就不通畅了。患儿爸爸说:“我们已经在某个大医院住了3天了,每天都要重置留置针,血管到哪里都不好找。”患儿的静脉输液成了护理工作亟需解决的问题。

为使患儿得到及时有效治疗,病区护士长及时与医院PICC治疗团队刘春美护士长进行认真分析探讨。刘护士长虽然有多年数千例的置管经验,一次置管成功率接近100%,但为这么小的超重患儿置管还是首次。该患儿年龄小、好动、血管细,静脉置管难度和和其他人群相比不知大了多少倍。刘护士长认真评估患儿的血管、耐受力等情况,沉着冷静,细心摸索,严格按照无菌操作,在彩超引导下细心测量,选择好合适的进针位置,一次置管成功。置管过程顺利,达到预期效果。刘护士长工作团队高度集中精力近一个小时,操作完毕,后背的衣服几乎湿透了。
看到整个置管过程十分顺利,患儿家长十分激动,握着刘护士长的手接连感谢。
据医院静脉治疗团队介绍,PICC置管术堪称早产儿和超重儿的“生命线”,能够为患儿,特别是超重血管细的患儿提供中、长期的静脉治疗通道,其留置时间可长达数月,为抢救急症或特殊患儿提供了一条安全有效的输液通道。静脉置管不仅减少了乳酸红霉素等特殊药物对患儿血管造成的刺激作用,同时也为药物静脉治疗提供了有力保障。
此次超重低龄婴儿PICC置管术的成功实施,刷新了济宁市公共卫生医疗中心PICC置管的新记录,也标志着医院救治水平又上一个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