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济宁市公共卫生医疗中心成功完成一例胸腔镜辅助小切口“右侧结核性脓胸胸膜纤维板剥脱+肺修补术”,标志着我院结核外科在微创治疗领域再上新台阶。

患者马某某,男性,52岁,4个月前因“咳嗽1月”在某三甲综合医院诊疗,效果不佳。近期,该患者因右侧胸前壁肿物破溃来诊,收入我院外科病区。入院后医疗团队积极完善相关辅助检查和准备,行CT检查示右胸腔包裹性脓胸穿透胸壁,右肺下叶和中叶不张,诊断为结核性胸膜炎引流不彻底所致。
经医院专家讨论及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胸外科宋言峥教授会诊后,决定行胸腔镜辅助小切口胸膜纤维板剥脱术。经患者及家属同意后,行胸腔镜辅助小切口“右侧结核性脓胸胸膜纤维板剥脱+肺修补术”。术中探查见脓肿位于右侧中下肺叶和膈肌之间,胸膜脏壁两层明显增厚、纤维化,局部钙化,与周围组织粘连致密。切开脓腔,见较多黄色稠厚脓液、干酪样坏死组织。治疗团队及时吸净脓液,清除干酪样坏死组织。细致分离粘连,剥除脏壁胸膜表面上的纤维组织和纤维板使肺完全复张,修补破损肺,仔细止血。手术历时4小时顺利完成,患者术后恢复良好。术后第2天,患者便能下床活动,术后复查肺不张得到明显改善。

胸膜纤维板剥脱术,是一种治疗慢性结核性脓胸的有效手术方式,清除感染灶,消灭残腔,剥除纤维板,使受压的肺组织得以复张,改善肺功能和胸廓的呼吸运动,且不会造成胸廓塌陷。手术难点在于肺剥离过深会引起出血和肺漏气,剥离过浅则使得肺不能最大限度扩张,达不到治疗效果。以往传统开胸手术的创伤很大,切口在25cm以上,切断了胸壁各层肌肉,术中出血多,术后创伤大,愈合慢。胸腔镜辅助小切口手术,大大降低了手术创伤,减少出血,避免了诸多副损伤,且胸腔镜视野好,可更清楚的观察血管、神经,更容易显露膈角及胸顶、脊柱旁的区域,避免病灶遗漏。
此例手术的成功开展,为我院结核外科、胸外科的发展奠定了更加坚实的基础,也极大地减轻了此类患者需转诊上级医院就诊的负担,为广大患者带来福音。同时,手术的成功开展标志着济宁市公共卫生医疗中心和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在医疗手术科研等方面合作更加紧密。